- 罗谨;李瑞龙;
目的 比较单侧和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68例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单侧组(采用单侧穿刺PKP治疗,33例)和双侧组(采用双侧穿刺PKP治疗,3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并发症发生情况、Qualeffo-41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18个月随访。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单侧组均短(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和Qualeffo-41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0.05)。结论 单侧和双侧穿刺PKP是治疗OVCF安全有效的方法,单侧穿刺PKP具有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较短、骨水泥注入量较少、骨水泥渗漏率较低的优点。
2025年02期 v.28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唐雪彬;李华;王云清;谢林;廖一峰;黄凯;张峻玮;
目的 探讨改良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改良穿刺组(采用改良穿刺PVP治疗,60例)和传统穿刺组(采用常规穿刺PVP治疗,68例)。记录手术情况、骨水泥分布情况、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及邻椎新发骨折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呈A型分布的例数改良穿刺组多于传统穿刺组(P<0.05)。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2 d、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两组术后2 d、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改良穿刺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穿刺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2 d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比丢失、伤椎Cobb角增大(P<0.05);术后2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改良穿刺组优于传统穿刺组(P<0.05)。邻椎新发骨折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穿刺PVP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症状,改善骨水泥分布,并能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角。
2025年02期 v.28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王海峰;裴斐;曾忠友;吴宏飞;
目的 探讨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Ⅲ期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15例Ⅲ期Kummell病患者。记录疼痛VAS评分、ODI、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和后缘高度百分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均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DI末次随访均较术前下降(P<0.05);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和后缘高度百分比术后7 d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Ⅲ期Kummell病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恢复伤椎高度,纠正后凸畸形。
2025年02期 v.28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任杰;袁飞;唐悦峰;郭涛;
目的 探讨T_(11)~L_2椎弓根参数的影响因素,评估椎弓根参数对骨折发生概率的影响。方法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62例T_(11)~L_2椎体骨折患者的椎弓根最窄处的宽度(POW)、高度(POH),并计算椎弓根峡部近似面积(PA),探讨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对椎弓根参数的影响,比较骨折患者T_(11)~L_2椎弓根参数。结果 T_(11)~L_2椎弓根的POW、POH、PA: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年龄>39岁与≤39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164.2 cm均大于≤164.2 cm(P<0.05),BMI≤23.6 kg/m~2与>23.6 kg/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1)~L_2POW<7 mm的个数L_1椎体最多,均未发现存在POH<7 mm的情况。两组胸腰椎T_(11)~L_2节段POW、POH、PA均值变化规律都从T_(11)开始增大,在L_1处减小,到L_2又增大。结论 性别、身高影响T_(11)~L_2椎弓根参数,年龄、BMI对T_(11)~L_2椎弓根参数无显著影响;L_1椎体椎弓根参数最小,且L_1发生骨折例数最多,表明L_1椎弓根参数影响L_1椎体骨折发生的概率。
2025年02期 v.28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宋国浩;葛军同;曾忠友;吴宏飞;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nd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End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椎间隙高度,采用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165~231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术后住院时间4~9 d。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1例术中融合器部分陷入椎体导致终板损伤,1例术后出现术侧神经根损伤症状,无脏器损伤、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1)。结论 End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2025年02期 v.28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吕杨训;牟哲飞;
目的 探讨37℃生理盐水冲洗液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PTED治疗的50例LDH患者按照术中生理盐水冲洗温度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恒温37℃生理盐水冲洗术区,25例)和对照组(采用室温20~25℃生理盐水冲洗术区,25例)。比较两组体温变化、低体温发生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个月。术前、手术30 min时两组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60 min、术毕体温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术后第1天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低体温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TED治疗LDH中使用37℃生理盐水冲洗液可有效减少炎症反应,降低低体温并发症的发生率。
2025年02期 v.28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叶君;陈哲;白鲁佳;
目的 探讨术前神经肌电图(EMG)在评估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85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EMG检测两组运动及感觉神经的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及传导速度,分析观察组EMG相关参数与疼痛VA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EMG的运动神经的潜伏期增长,波幅降低,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的波幅降低,感觉传导速度减慢(P<0.05)。观察组术前疼痛VAS评分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波幅、胫后神经F波出现率呈负相关(P<0.05),与潜伏期、胫神经H反射指标(H潜伏期、H-M潜伏期、H/M波幅比)、F波潜伏期、F波离散度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中,相较于预后良好的患者,预后不良的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股神经的潜伏期增长,波幅降低,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腓浅神经、腓肠神经的波幅降低,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胫后神经F波出现率减少,F波潜伏期延长,离散度增加,胫神经H潜伏期延长,H-M潜伏期延长,H/M波幅比增大。结论 术前EMG相关指标可作为评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疼痛程度的潜在指标及预测术后不良发生的评估指标。
2025年02期 v.28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唐原;袁红燕;夏亚一;
目的 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H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10年随访疗效。方法 将48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A组(采用HA治疗,30例)和THA组(采用THA治疗,18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MHH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10年随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HA组少(短)于THA组(P<0.05)。术后10年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假体脱位、翻修等情况发生。术后10年,MHHS评分的疼痛、功能、活动分项及总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拄拐缓慢行走。结论 HA和THA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虽然HA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有优势,但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长期效果来看两种术式没有差异。
2025年02期 v.28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程欢;杨鹏飞;汪运林;姚本强;夏道仓;杨浩;王胜利;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直接前入路(DAA入路)和后外侧入路(PLA入路)两种入路方式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患者根据入路不同分为DAA组(53例,采用DAA入路THA治疗)和PLA组(48例,采用PLA入路THA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DAA组均短(少)于PLA组(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3个月DAA组均低于PLA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术后1、3、6个月DAA组均高于PLA组(P<0.05)。术后假体位置均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假体脱位、髋部疼痛、压疮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与PLA入路相比,DAA入路THA手术切口较小、手术出血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术后早期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2025年02期 v.28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盛东;刘渝松;宋琼;梁海松;白新文;舒从科;邓煜;
目的 比较外侧与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外侧单髁置换组(采用外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25例)和内侧单髁置换组(采用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2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疼痛VAS评分、步态情况。采用膝关节HS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51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内侧单髁置换组均少(短)于外侧单髁置换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HSS评分、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均缓解,可正常行走,步态均正常,无明显不适。结论 与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相比,外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可获得与其相同的早期疗效,但受病例数较少的限制,医师的手术技术有待进一步熟练及提升。
2025年02期 v.28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梅晓亮;朱伟;张震祥;黄爱兵;
目的 探讨同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高龄双膝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AMOA)的疗效。方法 将行同期UKA治疗的52例老年双膝AMOA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24例)和低龄组(<75岁,2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后1周内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HSS评分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两组术后均无输血病例。两组均无膝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内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HSS评分:两组末次随访时均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UKA治疗老年双膝AMOA具有手术时间短、输血率低、早期恢复效果满意的优势,患者可以从一次住院和麻醉中获益。在快速康复技术的辅助下,高龄双膝AMOA患者也可选择同期UKA治疗,能获得与低龄双膝AMOA患者相同的疗效。
2025年02期 v.28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曾卓辉;廖瑛扬;杜宇康;曾权;钟欢;周春奎;谢秋婵;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轻度内翻畸形的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将19例轻度内翻畸形的内侧间室KOA患者(21膝)采用UKA治疗。记录术后开始站立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翻角、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8(18.57±12.76)个月。术后开始站立时间1~3(1.91±0.70)d,住院时间6~15(12.05±3.19) d。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关节假体松动、活动平台衬垫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个月因锻炼活动量过大致膝关节疼痛伴屈伸活动受限,经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膝关节活动良好。末次随访时内翻角、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HS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 UKA治疗轻度内翻畸形的内侧间室KOA,术后不仅能保留膝关节的正常运动和本体感觉,而且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2025年02期 v.28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苏浩;赵斌;李承龙;马雍翔;涂善治;张雨祥;
目的 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KA组和UKA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HSS评分、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爬楼梯测试及6 min步行测试结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UKA组均少(短)于TKA组(P<0.05)。两组术后1、6个月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6个月HSS评分UKA组均高于TKA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爬楼梯测试结果显示,术后1、3、6个月UKA组较TKA组用时短(P<0.05)。6 min步行测试结果显示,术后1、3个月UKA组较TKA组步行距离远(P<0.05),而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TKA或UKA治疗晚期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UK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缓解和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等优势。
2025年02期 v.28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郝鑫;贾健;成凯;王小虎;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髁限制性(CCK)假体或后稳定型(PS)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将184例KOA患者按照使用假体的不同分为CCK组(采用CCK假体行TKA治疗,81例)和PS组(采用PS假体行TKA治疗,10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股胫角(FTA)。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48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PS组少(短)于CCK组(P<0.01);术后引流量、完全负重时间、切口愈合等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K组1例假体周围感染、PS组1例假体松动,均行翻修术治疗,假体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2例行翻修术者进行如下考察。(1)膝关节屈曲活动度、HSS评分:两组末次随访时均大于术前(P<0.01);术前、末次随访时PS组均大于CCK组(P<0.01)。(2) MPTA、FTA:两组末次随访时均优于术前(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中使用CCK假体或PS假体治疗KOA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使用PS假体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HSS评分方面具有优势,但对于伴侧副韧带功能不全、严重畸形及骨缺损的KOA患者应选择CCK假体。
2025年02期 v.28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伟超;耿丽;陶忠生;高建良;黄鹏;刘欢欢;邸聪娜;朱旭;
目的 探讨将撕脱皮制备成全厚皮片回植和带蒂交腹瓦合皮瓣修复治疗24例不同程度的手掌合并手背逆行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撕脱皮制备成全厚皮片回植治疗16例轻度手掌合并手背逆行撕脱伤患者,采用带蒂交腹瓦合皮瓣修复治疗8例重度手掌合并手背逆行撕脱伤患者。记录两种方法术后皮片或皮瓣成活情况以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72个月。16例轻度损伤患者术后皮片均成活良好,无感染及移植皮片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恢复均良好。8例重度损伤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其中1例皮瓣术后感染,经伤口换药2周后感染控制、皮瓣成活,但因外伤导致的尺神经断裂缺损及屈指肌腱损伤,其术后功能恢复较差,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撕脱皮制备成全厚皮片回植治疗轻度手掌合并手背逆行撕脱伤,皮片成活率高,亦可最大限度保证皮肤的原来外观及耐磨性;采用带蒂交腹瓦合皮瓣修复治疗重度手掌合并手背逆行撕脱伤,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安全、稳妥。
2025年02期 v.28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郭良瑞;徐金峰;
目的 探讨尼斯结辅助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尼斯结辅助复位钢板固定治疗33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8.8±1.7)个月。手术时间33~100(56.5±14.6) min。骨折均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术后无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2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94%。结论 尼斯结辅助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复位及固定强度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骨折愈合与肩关节功能恢复。
2025年02期 v.28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周海兵;罗志军;张善征;江开明;
目的 比较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57例创伤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采用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31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采用Karlsson分级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观察组少(短)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6个月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Constant-Murley评分两组术后6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采用Karlsson分级标准评价疗效的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锁骨钩钢板相比,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出血量少,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2025年02期 v.28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兴坤;周英;陈伟;孙强;任波;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严重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30例肱骨近端严重移位骨折患儿。记录骨折复位、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儿均获得3个月随访。骨折均复位成功,其中一次性复位成功24例,二次调整后复位成功6例。治疗后2周均可见骨痂生长,治疗后8~12周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评分总分96~99(97.0±2.5)分,均为优;患儿肩关节外观无畸形、全范围活动无障碍,患儿及家属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有效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严重移位骨折效果满意,无创伤,性价比高,并发症少,完全可以满足患儿和家属的要求。
2025年02期 v.28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翟磊;邢洪博;郑桂周;吴翔;李学东;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1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随访中未出现钢板断裂、变形和移位;8例出现并发症:3例关节僵硬,1例肩峰下撞击,2例螺钉松动,1例骨折愈合不良,1例切口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骨折均愈合,时间3~6个月。疼痛VAS评分、肩关节Neer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术后6个月均优于术后3个月(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优19例,良25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7%。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量、显著降低对骨折断端血运的影响,更利于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早期疗效满意。
2025年02期 v.28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肖元;刘昕;周英;叶家军;邓志强;任波;
目的 探讨克氏针撬拨复位技术辅助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6例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0例)和观察组(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技术辅助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6例)。比较两组切开复位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提携角、两侧肘关节屈伸范围比。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14(6.8±2.3)个月。切开复位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观察组短(少)于对照组(P<0.01);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提携角、两侧肘关节屈伸范围比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观察组1例克氏针针道浅表感染;两组均无肘内翻、神经血管损伤、骨化性肌炎、筋膜间室综合征、骨折不愈合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克氏针撬拨复位技术辅助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降低切开复位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5年02期 v.28 235-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福田;刘继青;隋志强;郝秋芬;刘青;孙学成;
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克氏针辅助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克氏针辅助双钢板治疗23例肱骨远端AO-C型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根据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0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时间17~24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100°~140°、伸直5°~30°,前臂旋前60°~80°、旋后50°~70°;根据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21/23。结论 尺骨鹰嘴截骨克氏针辅助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AO-C型骨折,术中关节面暴露充分,方便复位,且固定牢靠,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2025年02期 v.28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增辉;郭玉坤;韩体超;曹坤;田清;
目的 探讨断端控制技术辅助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断端控制技术辅助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21例尺桡骨干骨折患儿。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及前臂活动度。采用Flynn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0个月。术中出血量10~60(25.14±6.74)ml,手术时间45~65(53.38±4.69)min。骨折均愈合,时间7~12周。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曲132°~142°、伸直-13°~-4°;前臂旋前81°~90°、旋后83°~88°。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8例,良3例,优良率21/21。结论 断端控制技术辅助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干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2025年02期 v.28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梁金辉;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16例Bennett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jaer-Petersen法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采用Cannon法评估拇指运动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9.3±2.3)个月。骨痂形成时间4~6周,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未发生针道或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第1掌骨再脱位等并发症;2例克氏针断裂,部分残留在骨内,因不影响活动未做处理;1例未遵医嘱锻炼而出现拇指外展活动受限。术后第2天采用Kjaer-Petersen法评估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为15/16。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1~4(2.5±0.3)分。末次随访时采用Cannon法评估的拇指运动功能优良率为15/16。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拇指功能恢复好。
2025年02期 v.28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徐晨阳;徐静磊;赵志强;畅宁;马献忠;
目的 探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三柱分型C2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26例三柱分型C2型髋臼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按照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1.7±8.8)个月。手术时间120~480(180.7±56.4)min,术中出血量400~2 000(605.5±420.5)ml。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10例,良13例,差3例,优良率为88.5%(23/26)。术后无一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1~18(16.5±1.5)分,其中优9例,良14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8.5%(23/26)。结论 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三柱分型C2型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2025年02期 v.28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永乐;薛杨;乔欣军;于涛;文华军;张朋;林晓燕;康锦;
目的 探讨微创全螺纹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全螺纹组(采用微创全螺纹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26例)和部分螺纹组(采用微创传统部分螺纹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26例)。记录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骨盆功能Majeed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12.3±5.4)个月。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价的骨折复位质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全螺纹组短(少)于部分螺纹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骨盆功能Majeed评分评价疗效,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螺钉均位于预定的通道内,未进入盆腔、关节腔及通道骨皮质外围,术后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部分螺纹组1例术后第5天发生浅表感染。结论 微创全螺纹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置钉准确,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
2025年02期 v.28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石岩;刘磊;孙振华;褚开伟;
目的 探讨牵引床辅助下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牵引床辅助下PFBN固定治疗2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质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2(7.4±2.6)个月。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均达解剖复位。完全负重时间3~6(4.8±1.1)周。骨折均愈合,时间10~18(13.3±1.8)周。术后无髋内翻畸形、头颈螺钉切出、内固定退出或断裂、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2(1.0±0.6)分;Harris评分70~96(84.2±8.0)分,高于术后3个月的54~93(75.6±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床辅助下PFBN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不仅能获得满意复位和坚强固定,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更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2025年02期 v.28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孙毅东;迟欣;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FNA固定治疗7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术中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11.96±2.72)个月。术中出血量50~300(125.58±80.27) ml,术中骨折解剖复位12例、功能复位65例,手术时间40~130(95.38±23.70) min。骨折均愈合,时间10~18(13.95±1.83)周。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螺钉切割及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37例,良3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8.3%。结论 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2025年02期 v.28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唐美洪;吴国兵;何守斌;陈伟隆;
目的 探讨带空心加压螺钉的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带空心加压螺钉的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地行走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3例失访,2例在术后1年内死于其他系统疾病,38例随访12~24个月。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1例肥胖患者切口出现皮下脂肪液化,3例发生膀胱刺激征。术后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反复肿胀以及疼痛症状,无钢板、螺钉断裂现象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8~12个月。术后1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35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37/38;3例需扶拐行走,其余35例患者正常行走,无明显髋关节内、外翻畸形。结论 带空心加压螺钉的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坚强,安全有效,疗效可靠。
2025年02期 v.28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武文凯;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髓内钉+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 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 Ⅴ型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闭合组(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34例)和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髓内钉+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26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屈曲活动度。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3例失访(闭合组2例,切开组1例),其余57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闭合组均少(短)于切开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闭合组低于切开组(P<0.05)。剔除3例失访者及3例骨折延迟愈合者(闭合组2例,切开组1例),骨折愈合时间切开组短于闭合组(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切开组均高(大)于闭合组(P<0.05)。结论 治疗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 Ⅴ型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在术中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切开复位髓内钉+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则在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改善方面具有优势。
2025年02期 v.28 269-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亮;王式鲁;徐宏浩;张凡;毕荣修;
目的 比较髓内钉附加钢缆钢板与髓内钉附加钢缆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9例股骨转子下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分为A组(12例,采用髓内钉附加钢缆钢板固定治疗)和B组(37例,采用髓内钉附加钢缆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B组均短(少)于A组(P<0.01)。术中透视次数、完全负重时间B组多(长)于A组(P<0.05)。骨折复位不良率、骨折愈合时间A组低(短)于B组(P<0.05)。术后1、6个月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内钉附加钢缆钢板与髓内钉附加钢缆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型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髓内钉附加钢缆固定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附加钢缆钢板固定术中透视次数少,患者完全负重时间短。
2025年02期 v.28 273-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朝山;卢志有;张州平;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钛缆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FNA联合钛缆治疗2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术中出血量150~200(175.6±21.4)ml,手术时间90~120(105.5±11.7)min。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9.8±3.6)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3~6(4.6±0.6)个月。术后未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静脉血栓、褥疮、切口感染、骨不连、髋内翻及内固定松动、断裂或移位等并发症。术后1年改良Harris评分为85~120(105.6±9.5)分,其中优1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25/26。结论 PFNA联合钛缆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2025年02期 v.28 27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承源;高懋峰;朱若夫;施卫东;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加长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加长髓内钉固定治疗3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5(15.6±6.8)个月。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良好26例,一般8例。2例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渗出,3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25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1.2%。结论 切开复位加长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能够较好地显露骨折端并复位,能够达到坚强固定的效果,可促进骨折愈合及恢复髋关节功能。
2025年02期 v.28 28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汪晚怡;贾建国;朱立帆;单宇;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联合三角骨隧道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带线锚钉联合三角骨隧道技术治疗21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双侧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膝关节活动障碍及内置物松脱、断裂、拔出等情况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10~12周。术后1、3个月患侧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小于健侧(P<0.01);术后6、12个月患侧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7例,良4例。结论 带线锚钉联合三角骨隧道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固定稳定,具有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2025年02期 v.28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凡;王式鲁;徐宏浩;尹亮;毕荣修;
目的 探讨横弧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2例跟骨骨折患者(36足)采用横弧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指标,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骨痂形成时间4~8周。骨折均愈合,时间8~12周。34足切口一期愈合;2足切口延迟愈合,经常规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跖屈30°~45°、背伸15°~25°;B9hler角22°~41°,Gissane角120°~141°;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18足,良15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91.67%。结论 采用横弧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既能充分显露术区视野,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组织损伤,且切口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2025年02期 v.28 28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严峥;李晓春;王志强;沈学强;林顺;姜宏;刘锦涛;
<正>患者,男,56岁,因跌倒伤致右踝肿胀疼痛4 h于2022年1月22日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右踝明显肿胀、畸形伴压痛,足背动脉可触及。X线片显示右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经多次手法复位失败后行CT检查,确诊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脱位。2022年1月31日在腰麻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俯卧位。
2025年02期 v.28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胡健;冯大刚;樊效鸿;
<正>患者,女,77岁,17年前因右髋关节发育不良于外院行右侧半髋关节置换术,2022年3月15日在家中如厕后出现站立及活动困难,右髋关节疼痛,于2022年4月12日至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查体:右侧腹股沟压痛,“4”字试验阳性,右下肢稍短缩。X线片显示(见图1A):右侧人工髋关节半脱位,髋臼关节面碎裂,耻骨支和坐骨支骨质破坏。诊断为右侧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于2022年4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髋关节翻修术+异体骨移植术。
2025年02期 v.28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王福栋;孟凯;
<正>患者,女,68岁,2022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小腿近端疼痛、活动受限,4月20日于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显示(见图1A):左胫骨近端高密度影,未见明显骨折征象,未行进一步检查治疗。因存在行走障碍,患者于2022年8月19日前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X线检查显示(见图1B):左胫骨近端骨皮质不连续,可见横行骨折线,断端分离移位、硬化,左膝骨关节炎表现,内侧间隙变窄,膝内翻畸形。
2025年02期 v.28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重乾;张俊忠;
<正>患者,男,44岁,摔伤致左锁骨粉碎性骨折,于2022年12月13日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左锁骨骨折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中骨折复位良好后用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并用爱惜邦缝合线捆绑断端维持复位,将1根桥接钛棒塑形良好后用6枚螺钉、6枚固定夹子分别固定骨折端,骨缺损处植入3 g同种异体骨。术中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物在位。2023年10月16日,患者感患处异响伴疼痛,再次入院治疗。
2025年02期 v.28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解伟鹏;刘康;王思成;杨治;胡守业;
<正>患者,男,43岁,因双侧股骨头坏死于2020年3月1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15 d因切口红肿、渗出再次入院。体格检查显示左侧髋关节手术部位有红斑、浆液性渗出和压痛;血液实验室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初步怀疑为急性假体周围关节感染,随后依次进行了3次清创、保留假体手术,使用非可吸收缝线逐层缝合切口。术中留取关节液与组织行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阴性,二代宏基因组检测未发现任何病原体。
2025年02期 v.28 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继轩;李杰;李国弼;赵志飞;
马德隆畸形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罕见的腕部畸形,患病者多有家族史和遗传史,应与腕部创伤导致的单侧桡骨远端骨骺发育障碍、骨折后畸形愈合以及其他疾病合并症所表现出的马德隆畸形样影像学改变进行严格区分。本文从影像学资料和病史上看,应为腕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马德隆畸形样影像学改变。
2025年02期 v.28 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邓柯;陈福洪;周程林;
<正>患儿,男,5岁5个月,因挤压伤致左前臂疼痛出血1 h于2024年1月4日入我院就诊。查体:左前臂远端肢体大部离断,断面呈环形,神经、肌腱、骨折断端外露,断面污染严重,创缘不齐,远端离断肢体尚完整,左手末梢血运差,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欠佳,感觉减退,见图1A。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前臂再植术。
2025年02期 v.28 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林立栋;李越;周阳;王功国;王明亮;丁敬一;尹世昌;
<正>患者,男,50岁,2024年7月8日因高处坠落伤于日照市中医医院就诊。CT检查显示L4,5骨折,S1,2骨折,多发骨盆骨折(左侧髂骨、耻骨、髋臼)。于2024年7月1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腰骶椎骨折切开复位腰髂固定术。患者俯卧位,取腰骶背部正中切口,分离椎旁肌至关节突,分别在L4,5双侧关节突下拧入2枚椎弓根螺钉,于髂后上棘定位髂骨螺钉置钉处,骨刀截除部分骨质后,于两侧打入髂骨螺钉,安放预弯连接棒及固定螺母,逐渐撑开复位,逐层缝合切口,放置1根引流管48 h。术后1周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见腰骶椎关系良好,多发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在位(见图1)。
2025年02期 v.28 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赫鑫;赵吉逢;王晓乐;陈新;谢文鹏;齐尚锋;
<正>患者,女,27岁,因双侧髋关节活动受限14年于2023年12月4日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2010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髋活动受限,双膝下蹲不能并拢。MRI检查显示:双髋少量积液,左臀大肌及肌腱附着处T2抑脂像高信号。查体:双膝并拢下蹲受限,屈髋90°时下肢外展外旋,下蹲完成后双膝可并拢,下蹲时闻及弹响,Ober征(+)。
2025年02期 v.28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丁;赖伯勇;张胜;李安;陈锦;潘俊曦;冯庆辉;
<正>患者,男,56岁,因交通事故伤3 h于2023年6月15日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右肘关节肿痛并活动受限,右腕关节活动受限,桡骨牵拉试验阳性。腕关节X线片显示:右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右桡骨远端关节面短缩>6 mm, 下尺桡关节脱位,诊断为Essex-Lopresti损伤。2023年6月2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桡骨头置换术。
2025年02期 v.28 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章戈;李军;
<正>患者,女,68岁,因左膝疼痛跛行1个月于2022年11月30日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左膝关节轻度肿胀,内翻畸形,无皮肤损伤窦道形成,无肌肉萎缩,内侧间隙压痛(+),麦氏试验(+),浮髌试验(+),过伸过屈试验(+),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关节活动度0°~120°。X线检查显示左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明显,周缘见骨赘形成。
2025年02期 v.28 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卢兴军;周程林;陈福洪;
<正>患者,男,34岁,因绞伤致左小腿离断并右足不全离断伴活动性出血2 h余,于2022年5月22日至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市中医院就诊。入院查体:左小腿下1/3离断伤,后侧约有2.0 cm的皮肤连接,局部污染重,骨组织、肌腱及血管外露,伴活动性出血(见图1A);左足皮肤苍白,未扪及足背动脉;右足不全离断伤,局部污染重,骨组织及软组织外露,伴活动性出血,未扪及足背动脉(见图1B)。
2025年02期 v.28 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伟;
<正>患者,女,64岁,2个月前因反复咳嗽伴胸痛至当地县医院治疗,诊断为T5,6椎体结核,行抗结核及护肝等非手术治疗,2 d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截瘫并进行性加重,于2024年2月11日至我科就诊。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0级,双下肢感觉消失,Babinski征阳性,大、小便功能失禁。先行抗结核治疗2周,待患者身体机能基本能耐受手术后,于2024年2月26日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T5,6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
2025年02期 v.28 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谭伟;陈泽;周程林;
<正>患者,男,47岁,因外伤致右腕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5月余,于2024年7月29日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右腕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可扪及骨擦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腕舟状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仰卧位,前臂旋前。在桡骨背侧做S形切口切开皮肤,游离带第1、2伸肌鞘管间支持带浅层动脉的桡骨茎突骨瓣,暴露腕舟状骨,清理骨折断端,修整翻转桡骨茎突骨瓣置于骨槽内,用? 1.5 mm的克氏针固定。
2025年02期 v.28 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