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骨科杂志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省医学会

主  编: 卜海富

编辑部主任:刘德宝

联系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联系电话:  0551-62923133

访问量:265691
日访问量:2

临床论著

  • 后路Delta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裴孝鹏;陈爽;李扬;孙宜保;常晓盼;吕成国;范富有;杨勇;

    目的 探讨后路Delta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Delta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36例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术中开窗及神经减压情况、颈肩痛及上肢根性痛VAS评分、NDI、手术节段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7(11.3±1.8)个月。术后CT显示所有患者关节突骨质保留在50%以上,术后MRI均显示神经减压充分,无髓核组织残留。末次随访时颈椎DR片显示颈椎序列良好,未见颈椎不稳的发生。颈肩痛及上肢根性痛VAS评分、NDI:术后1 d、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P<0.05),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1.67%。术后2例残留颈肩部疼痛,2例上肢麻木加重,1例肌力较术前下降。结论 后路Delta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很好地解除神经压迫,缓解颈肩痛及上肢疼痛,促进功能恢复,避免脊柱融合术所致的颈椎节段功能丧失及邻椎病的发生。

    2025年03期 v.28 305-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血清学观察

    李伟;黄新;周德志;冉茗全;

    目的 探讨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血清学观察。方法 将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42例)与常规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1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因子变化、氧化应激反应变化。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微创组均少(短)于常规组(P<0.01)。血清前列腺素E2、P物质、氢氧根离子、丙二醛和皮质醇水平两组术后3 d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微创组均低于常规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微创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能抑制机体疼痛因子释放,并对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影响小。

    2025年03期 v.28 310-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伤椎高度恢复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

    陈本立;郭涛;蔡超;袁飞;高淦;

    目的 探讨伤椎高度恢复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后伤椎高度恢复量将253例OVCF患者分为A组(伤椎高度恢复量>2 mm, 207例)和B组(伤椎高度恢复量≤2 mm, 46例)。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率、疼痛VAS评分、ODI、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水泥注入量A组多于B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B组高于A组(P<0.05)。疼痛VAS评分、ODI两组术后1 d均低于术前(P<0.01),术后1 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参照高度、伤椎高度压缩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高度恢复量、伤椎高度恢复率A组多(高)于B组(P<0.01)。术后局部Cobb角A组小于B组(P<0.01),局部Cobb角改变量A组多于B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骨水泥注入量与伤椎高度恢复量之间、伤椎高度恢复量与局部Cobb角改变量之间、骨水泥注入量与局部Cobb角改变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PKP治疗OVCF术后的伤椎高度恢复量不影响短期疗效,但伤椎高度恢复量与骨水泥注入量、局部Cobb角改变量呈正相关,在不引起骨水泥渗漏的情况下应增加骨水泥注入量。

    2025年03期 v.28 315-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史阔源;李俊杰;饶耀剑;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58例胸腰椎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单侧组(31例,采用单侧穿刺PVP治疗)和双侧组(27例,采用双侧穿刺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以及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 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骨水泥填充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单侧组均少(短)于双侧组(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和ODI术后3 d、3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伤椎后凸Cobb角术后3 d、3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 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双侧组优于单侧组(P<0.05)。结论 单侧和双侧穿刺PVP治疗胸腰椎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均可取得较满意的止痛效果,但双侧穿刺具有伤椎高度丢失较少、脊柱畸形恢复较好等优点。

    2025年03期 v.28 320-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任毅;王想福;叶丙霖;陈伟国;张万乾;张晶博;谢芋涛;陶瑜晶;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记录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ODI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70~136 (106.6±18.8)min,术中出血量30~80 (57.8±14.2)ml,术中透视3~8 (5.5±1.1)次。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3例发生对侧下肢感觉麻木症状,给予甲钴胺等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疼痛VAS评分和ODI:术后3 d、6个月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均低于术后3 d(P<0.05)。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3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5%。结论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视野清楚,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明显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2025年03期 v.28 324-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单节段中央椎管狭窄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伍英杰;郑维宣;范鸣翔;谭石祥;王栋;陈茂彦;郭秋成;许和贵;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单节段中央椎管狭窄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 采用UBE技术治疗32例单节段中央椎管狭窄型DLSS患者。记录影像学情况、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第2天CT检查提示椎管前、后径均获得充分减压,神经根、硬膜囊压迫均获得不同程度缓解,关节突关节均得以保留。疼痛VAS评分、ODI: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低于术后1个月(P<0.05)。JOA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术前(P<0.05),且随术后时间延长均越来越高(P<0.05)。结论 UBE技术治疗单节段中央椎管狭窄型DLSS,可有效缓解疼痛、麻木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微创术式。

    2025年03期 v.28 328-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显微镜固定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刘洋;刘道阔;李长宽;胡思斌;

    目的 探讨显微镜固定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400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采用开放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220例)和微创组(采用显微镜固定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18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腰痛缓解情况,采用ODI评价功能障碍改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微创组均少(短)于开放组(P<0.01);手术时间微创组长于开放组(P<0.01)。术后1周、3个月疼痛VAS评分微创组均低于开放组(P<0.01);术后3、6、12个月ODI微创组均低于开放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价的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固定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满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早期疼痛缓解明显、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2025年03期 v.28 33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张金坡;唐礼明;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将65例中老年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TED组(采用PTED治疗,34例)和UBE组(采用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测量腰骶角和腰椎曲度评价腰椎稳定性,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采用ODI评分评价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PTED组均小(短)于UBE组(P<0.05)。术后3 d及3、6个月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两组均较术前下降(P<0.05),PTED组较UBE组改善更明显(P<0.05)。术后3、6个月腰骶角和腰椎曲度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0.05),PTED组均优于UBE组(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中老年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脊柱稳定性破坏更小,腰椎功能恢复更好。

    2025年03期 v.28 337-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钴铬钼多向滑动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弯

    朱峰;宋相建;

    目的 探讨钴铬钼多向滑动生长棒(CMSG)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弯(EOS)的疗效。方法 采用CMSG技术治疗35例EOS患儿。记录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Cobb角、顶椎偏距、T_1~S_1垂直高度。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102个月。首次术后冠状面Cobb角、首次术后冠状面顶椎偏距、末次随访时T_1~S_1垂直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矫形效果比较满意,无侧弯加重情况。术后出现断棒2例,螺钉松动1例,交界性后凸2例,躯干平衡失代偿2例,局部感染1例。结论 CMSG技术治疗EOS可有效矫正脊柱侧弯并控制侧弯的进展。

    2025年03期 v.28 34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龚文涛;袁钟宇;陈德胜;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5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2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8(6.8±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1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4/26)、对照组4例(4/25)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创伤小、风险低、患者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对于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多、活动量少、功能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可优先选择。

    2025年03期 v.28 346-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两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王雷;余资江;杨先腾;

    目的 比较改良前外侧入路(OCM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60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OCM组(采用OCM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0例)和PLA组(采用PLA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0例)。比较两组术后血液指标、手术指标,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压积OCM组均优于PLA组(P<0.05),术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不负重下地时间OCM组均短(少)于PLA组(P<0.05)。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OCM组低于PLA组(P<0.05),Harris评分OCM组高于PLA组(P<0.05)。结论 相较于PLA入路,OCM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功能迅速恢复等优势,早期疗效较好。

    2025年03期 v.28 350-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假体行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李富明;徐攀峰;

    目的 比较活动型和固定型单髁假体行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固定平台组(采用固定型单髁假体行UKA治疗,30例)和活动平台组(采用活动型单髁假体行UKA治疗,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5年随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两组均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型和固定型单髁假体行UKA均能有效治疗KOA,且疗效相当,但注意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2025年03期 v.28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携带肘管外侧壁的筋膜瓣翻转固定前置尺神经治疗肘管综合征

    张云鹏;杨丹;胡宏宇;于俊;周彤;赵丽英;高顺红;

    目的 探讨携带肘管外侧壁的筋膜瓣翻转固定前置尺神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采用携带肘管外侧壁的筋膜瓣翻转固定前置尺神经治疗41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记录症状缓解情况,采用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术后次日尺侧手指麻木感开始减轻26例,术后4周开始减轻8例,术后8周开始减轻5例,术后1年麻木感觉无明显好转2例。末次随访时,肌肉萎缩恢复正常15例,部分恢复24例,无明显恢复2例;爪形手畸形均未加重,其中11例明显缓解;采用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28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为87.8%。结论 采用携带肘管外侧壁的筋膜瓣翻转固定前置尺神经治疗肘管综合征,操作简单、快捷,重建的隧道松软、无张力,可有效减少神经粘连和向后滑脱,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2025年03期 v.28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科机器人导航技术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李智浩;张绍安;吴大龙;张世魁;单文亚;李华帅;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导航技术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7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是否使用骨科机器人导航技术辅助分为机器人导航组(采用骨科机器人导航技术辅助股骨头减压+生物陶瓷棒系统治疗,38例)和常规组(采用常规股骨头减压+生物陶瓷棒系统治疗,38例)。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股骨头塌陷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定位透视次数、术中股骨头减压透视次数、术中总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机器人导航组均短(少)于常规组(P<0.01)。两组均无定位导针深度不够或过深、股骨头坏死区减压不充分、定位导针穿破股骨头软骨、医源性骨折等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股骨头未塌陷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两组末次随访、术后1个月均大于术前(P<0.05),且末次随访时均大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机器人导航技术辅助股骨头减压+生物陶瓷棒系统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在手术微创性、精准性、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为年轻患者早期股骨头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选择。

    2025年03期 v.28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自体腓骨长肌腱前半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王一仲;陈雪松;田斌;康鑫;张亮;郑江;周伟;

    目的 探讨自体腓骨长肌腱前半部(AHPLT)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AHPLT双束解剖重建MPFL治疗8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B超测量健侧与患侧腓骨长肌腱厚度,采用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及IKDC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45~60 min。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3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取腱区踝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不适,屈膝20°位髌骨外推试验、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3例出现髌前区轻度疼痛,其余患者膝关节无主观不适。术后6个月,患者均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患侧与健侧腓骨长肌腱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及IKDC评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均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未再发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结论 自体AHPLT是MPFL重建可选择的良好移植物,自体AHPLT双束解剖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操作简单、微创,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同时对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2025年03期 v.28 36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软骨骨折治疗中两种髌骨内侧结构修复方式的比较

    申云杰;韦佳佳;朱发良;董介轩;段登海;王恩斌;陈涛;

    目的 在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软骨骨折的治疗中,比较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和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术修复髌骨内侧结构的疗效。方法 将46例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软骨骨折患者按照髌骨内侧结构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术修复,24例)和对照组(采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修复,2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髌股适合角及外侧髌股角、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开始完全负重时间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髌骨内侧结构修复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促进恢复患肢负重活动的优势。

    2025年03期 v.28 370-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手术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

    戴志兵;孙亚超;麦尔旦江·麦合木提;张强;杜俊伟;武峻申;杨文鹏;江仁兵;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四肢不同部位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刮除术、切刮术、整块切除术治疗40例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MSTS肢体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72个月。4例切口有渗出;1例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联合假体置换术者,术后假体柄远端骨皮质破裂骨水泥渗出;1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联合自体腓骨重建术者,术后6个月腕关节出现半脱位。5例(12.5%)出现局部复发,其中股骨下段2例,肱骨远端1例,桡骨远端1例,尺骨远端1例。末次随访时,MSTS肢体功能评分20~30分。结论 骨巨细胞瘤应根据肿瘤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软组织肿块大小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而达到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2025年03期 v.28 374-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两种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疗效比较

    刘昱成;杜新辉;王园;李海波;肖军;张其进;高明举;李刚;

    目的 比较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游离腕横纹部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59例末节指腹缺损伴指骨外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30例)和B组(采用游离腕横纹部皮瓣治疗,29例)。记录手术时间、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SS)评分、皮瓣两点辨别觉、患指指端皮温、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恢复等级,采用中华医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价手指活动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手术时间A组短于B组(P<0.01)。术后6个月,VSS评分、皮瓣两点辨别觉、患指指端皮温、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恢复等级B组均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手指活动恢复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游离腕横纹部皮瓣在修复末节指腹缺损中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游离腕横纹部皮瓣在皮肤外观、手指末节指腹皮温、两点辨别觉以及感觉神经功能恢复上更有优势。

    2025年03期 v.28 378-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王治洲;应正然;王明飞;汪东冬;王华;缪佳庆;

    目的 比较双束重建喙锁韧带和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将32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韧带重建组和锁骨钩钢板组,每组16例。记录手术情况、肩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Karlsson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24个月。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韧带重建组长于锁骨钩钢板组(P<0.05)。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韧带重建组低于锁骨钩钢板组(P<0.05);Constant-Murley评分韧带重建组高于锁骨钩钢板组(P<0.05);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活动度韧带重建组均大于锁骨钩钢板组(P<0.05);Karlsson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韧带重建组高于锁骨钩钢板组(P<0.05)。结论 相较于锁骨钩钢板,双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术后患者疼痛感较轻,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025年03期 v.28 38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孙毅东;迟欣;

    目的 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40例)及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0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短(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度术后2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观察组1例出现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对照组1例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外,两组术后均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断裂、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的优点,更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2025年03期 v.28 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急诊手法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

    刘立林;卢志有;张州平;

    目的 探讨急诊手法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急诊手法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30例尺桡骨骨折患儿。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前臂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价前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30~50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术后均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再骨折、断针或骨骺损伤等并发症。骨折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曲130~145°,伸直0°;前臂旋前85°~90°,旋后85°~90°;按照Anderson评分标准评价前臂功能:优26例,良4例。结论 急诊手法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2025年03期 v.28 39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朱卫;陈叶新;徐晓峰;卞冰;

    目的 探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19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腕关节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量表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56~89(69.2±4.7)min,术中出血量24~64(31.2±5.8)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18.5±4.2)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5~10(6.8±0.7)周。术后无骨折块移位、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或螺钉松动、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或残留关节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30°~60°(46.9°±7.4°)、掌屈48°~65°(54.1°±3.2°);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量表评价腕关节功能:优13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18/19。结论 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减少软组织剥离,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较快,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025年03期 v.28 39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股骨颈动力交叉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

    龚冰南;曹杰;张冬福;方钧;赵枫;

    目的 探讨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股骨颈动力交叉系统(FN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FNS治疗40例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手术前后外展角及后倾角的变化、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股骨颈短缩情况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3(15.32±2.72)个月。外展角、后倾角术后即刻均较术前改善(P<0.01)。术后6个月采用Garden对线指数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优35例,良4例,差1例。37例骨折愈合,时间8~16(9.95±2.46)个月;2例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患侧股骨颈长度较健侧短缩分别为0.7~6.6(3.30±1.61)、0.9~7.7(3.96±1.91)mm,股骨颈长度较健侧短缩术后1年较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8~98(92.45±4.82)分。术后即刻外展角、后倾角以及术后1年股骨颈短缩程度与Harri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FNS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折复位质量,恢复股骨颈长度、髋关节活动功能。

    2025年03期 v.28 399-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模拟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郑翔;陈实;

    目的 探讨数字化模拟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数字化模拟辅助PFNA治疗2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入路、骨折复位方法、内固定尺寸均与术前模拟一致。手术时间85~150(95.45±7.54)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224.72±81.42) ml。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随访期间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8~10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20例,良4例。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前进行数字化模拟手术可以提高复位及置钉定位精度及效率,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2025年03期 v.28 404-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皮钢丝辅助复位结合加长型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张云;江兴躲;程伦;代宁;郑波;罗健;

    目的 探讨经皮钢丝辅助复位结合加长型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穿线导引钢丝环扎辅助复位结合加长型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25例闭合复位不成功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根据Baumgartner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和接近解剖复位24例,功能复位1例。24例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1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延迟到术后10个月愈合。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个月双拐辅助下地时跌倒致同侧股骨髓内钉远端骨折,1例术后12个月钢丝断裂。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23/25。结论 经皮钢丝辅助复位结合加长型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骨折复位质量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2025年03期 v.28 407-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骨科牵引床联合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

    张冲;樊海丽;侯文才;高举;

    目的 探讨骨科牵引床联合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骨科牵引床联合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22例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价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0(17.2±1.5)个月。手术时间109~135(121.5±5.5)min,术中出血量400~600(501.1±50.2)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5例,复位满意4例,复位不满意3例。骨折愈合时间16~24(17.2±0.6)周。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80~86(82.5±0.1)分。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伸直0°~10°(5.1°±0.4°),屈曲130°~135°(132.1°±0.3°);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下肢功能:优18例,良3例,可1例。术后1例切口出现红肿渗液,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会阴部压疮及神经麻痹、内固定物断裂及螺钉松动情况。结论 采用骨科牵引床联合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术中复位简单、出血少、内固定方便、疗效满意等优点。

    2025年03期 v.28 41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带孔钛针联合改良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张州平;卢志有;张海兵;

    目的 探讨带孔钛针联合改良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带孔钛针联合改良钛缆内固定治疗23例髌骨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Bostman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60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骨折分离移位、关节僵硬、活动障碍、创伤性关节炎、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骨折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伸直0°~5°,屈曲110°~135°;按照Bostman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优1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22/23。结论 带孔钛针联合改良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损伤小,固定牢靠,组织相容性好,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疗效较好。

    2025年03期 v.28 416-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纽扣袢钢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

    张鹏;庞同涛;张旭斌;

    目的 探讨纽扣袢钢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纽扣袢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髌骨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Bostman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9.81±1.9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皮肤软组织刺激等并发症。骨折均愈合,时间2~3个月。术后3 d疼痛VAS评分为0~2(1.12±0.77)分。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由术前50°~74°(61.58°±5.88°)改善为110°~136°(124.08°±7.01°)(P<0.05);采用Bostman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22例,良4例。结论 纽扣袢钢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2025年03期 v.28 419-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外固定架更换与否在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严正强;赵巍;叶必谦;朱铭兴;

    目的 比较外固定架更换与否在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6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按照外固定架更换与否分为不更换组(将外固定架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作为终极方式治疗,19例)和更换组(采用一期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二期更换内固定的方式治疗,27例)。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胫骨干骨折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更换组短于不更换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的胫骨干骨折治疗的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架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有效措施,将外固定架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作为终极方式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早期更换外固定架则更利于骨折愈合。

    2025年03期 v.28 423-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膝关节手术支撑架辅助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李正文;石玉芹;

    目的 探讨膝关节手术支撑架辅助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膝关节手术支撑架辅助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16例胫骨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疼痛VAS评分。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11.2±0.6)个月。术中骨折复位和维持操作仅需要1名主刀医师和1名助手。术中出血量30~80(50.5±9.2) ml,术中透视2~5(3.1±1.2)次,手术时间45~68(55.8±3.1) min,住院时间7~14(10.4±1.3)d。术后X线片显示:15例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达解剖复位;1例达功能复位。术后无血栓、异位骨化及髓内钉切割、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1~3(1.3±0.2)分。骨折均愈合,时间12~20(16.3±2.1)周。术后6个月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疗效:优13例,良3例。结论 膝关节支撑架辅助胫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可简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节约人力,同时能获得满意疗效。

    2025年03期 v.28 427-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比较

    刘丙根;张催;舒敏锐;

    目的 比较Endobutton带袢钢板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钢板组(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46例)和螺钉组(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44例)。比较两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固定的手术时间、部分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固定的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钢板组均早于螺钉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螺钉组高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的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带袢钢板与空心螺钉均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有效方式。与空心螺钉固定相比,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操作方便、弹性固定、患者能早期负重的优势,更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能避免二次手术取出螺钉的创伤及相关费用。

    2025年03期 v.28 4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

    杜俊锋;陈卫东;梁林;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36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活动度。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手术时间50~90(66.23±13.74)min。骨折均解剖复位。术中无肌腱、神经、血管等损伤,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情况,随访期内未发生螺钉激惹、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并发症。骨折均一期愈合,时间9~16(13.6±2.2)周。术后6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8~94(89.68±4.34)分,其中优3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4%;踝关节活动度:跖屈35°~50°(38.4°±7.0°),背伸16°~25°(20.6°±4.4°)。结论 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有操作方便、复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2025年03期 v.28 43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钢板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

    张萌;颜祥林;

    目的 探讨钢板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53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与观察组(73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踝关节活动度以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皮肤坏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时间8~11周。B9hler角术后即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1年跟骨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评分疗效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钢板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同种异体骨植骨可明显防止术后复位的丢失,改善患者的足踝功能,且不会增加术后感染风险。

    2025年03期 v.28 439-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病例报道

  • 双下肢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1例

    郭世明;王岩松;王金培;朱哲;王义文;

    <正>患者,男,56岁,半个月前扎伤右手并在污泥田地淋雨后出现间断发烧,7 d前右小腿红肿伴剧烈疼痛,自行服用多西环素未缓解,于2024年7月16日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差,右小腿上段红肿,右胫骨上端压痛,左胫骨上端轻微压痛,合并肺部血源性感染。MRI检查显示:右侧胫腓骨上段、左侧股骨下段、左侧胫骨上段炎性改变;C-反应蛋白478.00 mg/L,降钙素原2.44 μg/L,白细胞计数17.13×10~9/L。

    2025年03期 v.28 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股骨干骨折预防性抗凝致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1例

    周科;刘琦;史建鹏;

    <正>患者,男,26岁,因砸伤致左侧股骨干骨折于2024年4月11日至长治医学院附属临汾市中心医院骨科就诊。入院当天,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6 000 IU×qd),测得血小板计数267×10~9/L(参考值125×10~9~350×10~9/L)。2024年4月14日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2024年4月15日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左侧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输入冰冻血浆400 ml,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 U。

    2025年03期 v.28 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旋股外侧动脉斜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缺损1例

    李文涛;宋俊伟;袁超超;张梅梅;王晓璇;荣盼盼;杨治涛;韩大伟;

    <正>患者,男,69岁,半年前因右手腕部背侧皮肤斑抓破后溃疡伴疼痛,至附近医院多次治疗后一直未见明显好转,于2023年1月15日至我院就诊。查体(见图1A):右前臂远端靠近腕关节背侧见大小约9 cm×8 cm皮肤溃疡, 边缘皮肤呈淡红色,部分呈暗紫色,周围少量液体渗出,创面内少量肉芽组织增生;右手各指指端血运良好,感觉稍减退,右腕关节疼痛。

    2025年03期 v.28 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王新平;石义华;

    <正>患者,男,61岁,双下肢麻木1个月,20d前双下肢麻木加重伴会阴区、骶尾部麻木不适,间断大便无法控制,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于2022年8月16日至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腰椎MRI检查显示:L_(3~4)椎间盘突出,L_(4~5)、L_5~S_1椎间盘膨出,以腰椎间盘突出和马尾综合征收入院。

    2025年03期 v.28 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伴假关节形成1例

    岳泽林;李念虎;曲新田;刘金豹;管华鹏;

    <正>患者,女,53岁,2021年10月曾因腰椎退变侧凸行L2~5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术,术后疼痛症状缓解。半年前腰痛伴左下肢疼痛并加重、半个月前右下肢疼痛于2023年5月21日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入院查体:胸腰椎后凸,腰痛伴双下肢疼痛,疼痛沿双侧臀部至大腿前外侧,左侧为甚,双下肢及鞍区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脊柱全长X线片显示:腰椎术后改变,腰椎后凸畸形,L1~2椎体对位欠佳,相对滑移明显。

    2025年03期 v.28 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髋关节陈旧性后脱位伴股骨头、髋臼后壁骨折1例

    徐广;毛英萍;郭亮;夏欣;朱慧华;

    <正>患者,女,69岁,3个月前因车祸伤于当地医院行双侧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右髋持续疼痛,活动受限,无法行走。2023年12月5日于江山市人民医院行CT三维重建检查,考虑右髋关节陈旧性后脱位伴股骨头、髋臼后壁骨折。查体:右侧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主动活动疼痛明显,被动活动无法完成,右下肢短缩2 cm, 右侧臀部可触及骨性隆起,右侧大转子位于Nelaton线之上;

    2025年03期 v.28 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方法与应用

  • 简易沙滩椅位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中的应用

    李亮;

    <正>2022年1月~2024年10月,我科对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5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简易沙滩椅位的摆放方法,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6~75(60.4±8.0)岁。左肩9例,右肩26例。肩袖损伤Patte分型:Ⅰ型19例,Ⅱ型13例,Ⅲ 型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周~6个月。1.2 简易沙滩椅位的摆放及手术方法全身麻醉。

    2025年03期 v.28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喙锁环套固定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白尚;张峰;赵喆;张国鹏;

    <正>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采用喙锁环套固定技术治疗8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7~57岁。经X线、CT检查确诊为锁骨远端骨折,Neer分型均为Ⅱb型。左侧2例,右侧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5d。

    2025年03期 v.28 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卫国森;吉万波;

    <正>2021年1月~2023年5月,苏州市中医医院骨科采用经皮内固定术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本研究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研究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

    2025年03期 v.28 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两种固定方法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比较

    朱康;王晓桐;尹金旺;马胡晶;鲍启忠;王志勇;

    <正>2016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骨伤科采用背侧桥接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50例Lisfranc损伤患者,本研究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0例,按照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钢板组(采用背侧桥接钢板固定治疗,23例)与克氏针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27例)。

    2025年03期 v.28 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手术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

    梁东星;史彦青;付鲲鹏;

    <正>2020年2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骨科手术治疗18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1~66(38.44±2.30)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5例,高空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8~12(9.66±1.41)d。1.2 治疗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平卧位。

    2025年03期 v.28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药物联合运动干预治疗骨质疏松症

    吕鑫垚;赵瑞昭;乔军杰;方秀统;

    <正>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科采用药物联合运动干预治疗5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并与同期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5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比较,本研究探讨前者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00例,按是否联合运动将患者分为单纯组(采用单纯口服药物治疗,50例)和联合组(采用药物联合运动干预治疗,50例)。

    2025年03期 v.28 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侧卧位直接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陈琦;张堃;郝阳泉;

    <正>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科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94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94例,男54例,女40例,年龄21~80岁。X线检查确诊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Ⅲ期32例,Ⅳ期62例。病程1~26年。

    2025年03期 v.28 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尺骨斜行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正向变异

    严亮;危文波;蔡强强;邵宗钻;

    <正>2021年6月~2023年10月,我科采用尺骨斜行短缩截骨治疗12 例尺骨正向变异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4~51岁。病程6~30个月。患者均有腕关节尺侧疼痛及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入院后常规行腕关节X线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影像学检查证实均为尺骨正向变异。

    2025年03期 v.28 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文摘

  • 术后负压引流对髋、膝关节翻修术没有益处

    LACHANCE A ;SHAHSAVARANI S ;SOGARD O ;胡孔足;

    <正>作者采用PRISMA指南进行一项Meta分析,研究术后负压引流对髋、膝关节翻修术结果的影响。6项研究被纳入,包括655例患者使用引流,1765例患者不使用引流。平均年龄为66.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30.1kg/m~2。两组术后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术后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也没有差异。因此作者认为,术后负压引流对髋、膝关节翻修术没有益处。

    2025年03期 v.28 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工髋关节感染翻修术后再翻修率和病死率

    RESL M ;BECKER L ;STEINBRüCK A ;胡孔足;

    <正>作者利用德国人工关节登记系统数据,分析17842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资料。随访7年,感染性翻修1年再翻修率为30%,7年再翻修率为34%;1年内病死率为14%,7年病死率为40%。经历多次翻修术的患者,再翻修率为40%。术后前6个月是确定再翻修的关键时间。对于感染性人工髋关节翻修,再翻修率和再感染率是普通翻修患者的4倍。

    2025年03期 v.28 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一半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可能是日间手术的适应证:一项全国性登记系统166730例研究

    JENSEN C B ;TROELSEN A ;FOSS N B ;胡孔足;

    <正>作者研究了2010~2020年丹麦国家关节登记系统数据,包括166730例全髋、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使用统一的日间手术适应标准评判,发现48%患者适合日间手术(2010年为50%,2019年略下降至46%),其中单髁置换术为55%,全膝置换术为49%,全髋置换术为47%。

    2025年03期 v.28 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跳舞者进行全髋或者表面置换术后临床恢复和回归跳舞情况分析

    LAVALVA S M ;LEBRUN D G ;CANOLES H G ;胡孔足;

    <正>作者分析了39例职业跳舞者(49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资料,包括37个全髋和12个表面置换术,80%患者(39髋)为女性。随访4.9年。总体96%患者回归跳舞职业。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全髋置换术,5例表面置换术),其中5例需要进行翻修术。没有患者因为不稳定而翻修。作者认为,职业跳舞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总体疗效满意。

    2025年03期 v.28 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术中培养阳性标本的取样位置对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一期翻修失败的预测价值

    KARLIDAG T ;ZANNA L ;LEE M ;胡孔足;

    <正>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中不同部位取样培养对于确定致病菌非常重要,是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的操作金标准。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7年9月期间56例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一期翻修失败的病例,根据年龄、性别、手术日期等与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一期翻修成功的病例匹配。术中取样位置分为软组织、骨-假体界面和深部骨组织(髓腔)。

    2025年03期 v.28 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与临床

  • 牛膝甾酮在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孙祥燚;李敏;龙如超;杨志华;陈强;冯纯智;

    目的 探讨牛膝甾酮在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牛膝甾酮处理BMSCs,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ELISA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干扰siRNA及过表达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茜素红染色检测表明,牛膝甾酮能明显促进BMSCs成骨分化,且高剂量(200 mg/L)促进作用明显。与BMSCs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牛膝甾酮均能够提高BMSCs的细胞增殖活性(P<0.05),且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ollagenⅠ、ALP、OC的表达和成骨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与BMP2 siRNA组比较,BMP2 siRNA+牛膝甾酮BMSCs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1)。结论 牛膝甾酮可促进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并可能通过作用BMP2调控BMP2/Smad通路实现这一作用。

    2025年03期 v.28 44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单核细胞在骨缺损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骆聪聪;张宁;董一平;袁强;张颖;

    植骨是治疗骨缺损类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存在免疫排异反应、感染、神经损伤等风险。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单核细胞被发现有着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破骨细胞,也可去分化为可编程细胞及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而且单核细胞具有获取简便的优势,有望代替间充质干细胞,这为将单核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该文对单核细胞在骨缺损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28 449-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生物功能支架治疗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

    张文正;雷雪枫;涂意辉;薛华明;

    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骨关节炎软骨损伤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临床应用中仍存在细胞存活率低、不能定植于损伤部位发挥作用等的限制。近年来,MSCs与生物功能支架联合应用已成为骨关节炎软骨损伤修复的研究热点,其不仅能促进MSCs的增殖和成软骨分化,还能模拟天然软骨结构并提供适宜的物理支持。此外,其还能有效固定MSCs或募集内源性MSCs,强化在损伤部位的修复作用。该文从MSCs在早中期骨关节炎软骨修复中的应用、生物功能支架概述及MSCs联合生物功能支架修复软骨损伤的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MSCs治疗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28 45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